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平台完全满足国家发改委、国家节能中心发布的《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技术规范》。
一方面,为节能主管部门提供便捷、直观的重点能耗企业在线监测省/市级节点,包括能耗在线监测、数据统计分析、节能目标考核等,为政府能源监管能、能源决策、能源管理模式创新提供支撑,为“双控”管理的高效实现提供支持,实现政府、节能主管部门、节能监察机构、重点用能企业的互通。另一方面,通过节能技术、节能产品、政策法规及标准的推广,培养企业与公众的节能意识,帮助企业完善计量体系、提高能源管理水平、提升综合能效,促进企业提质增效降本。
打造服务于政府部门、用能单位、公众 (研究机构)的“能源+互联网”生态圈。
能源紧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而工业是拉动我国GDP增长的重要来源。据数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某年工业带来的GDP增长值占比为42.69%,而能源的总消耗占比为71.6%。其中高能耗工业能源消耗量占工业能源消耗量的80%。因此,降低工业单位能耗水平,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对于国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原质检总局联合印发《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推广建设工作方案》(发改环资〔2017〕1711号) ,要求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为支撑,大力推动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加快推进重点用能单位完善能源计量体系、提高能源管理精细化水平,促进互联网与节能工作深度融合,提高节能宏观调控能力,推动完成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任务,为政府节能主管部门、质监部门、重点用能单位等提供支持服务。
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采用“国家平台+省级平台+重点用能单位接入端系统”的架构。基础数据主要是从重点用能单位接入端系统采集。数据首先上传到省级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再按统一的技术标准,通过上传接口(政务外网前置机)将数据上传至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国家平台。
系统架构图
(1)企业源数据
重点用能单位的能耗数据通过数据采集点汇集接入到企业端系统,端系统对采集接入的数据进行校验整合,并按照标准编码要求,进行编码与HTTPS 加密,上传到系统平台。
(2)数据采集汇聚
数据接入传输管理平台主要为平台数据中心侧提供数据接入传输汇聚服务。端设备在现场采集、汇总、处理各类能耗数据,通过数据接入传输管理平台传输到系统数据中心,并存入本地源数据库,保证数据安全可靠接收。
(3)数据存储
数据存储分为两类数据库:
非结构化数据:企业上传的能耗源数据,保存在非结构化数据库(实时数据库)中。便于数据的高效存储与使用。
结构化数据:源数据的使用需要根据业务规则进行各种整合处理,整合处理后的业务应用数据,保存在结构化数据库(关系数据库)中。
(4)应用支撑
应用支撑平台由相关服务平台、插件组件和中间件服务组成。对上,为应用平台提供相关支撑服务,以便应用平台更加专注于业务逻辑的处理。对下,应用支撑平台提供最基础的组件,负责与底层的硬件进行数据传输和统一资源调配。
(5)业务应用系统
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的业务应用系统包括政府服务平台、企业服务平台和公众服务平台三部分。
(6)IT基础设施
IT基础设施主要指平台软件运行的基本环境,具体包括机房设施、网络设备与网络、服务器、存储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硬件与基础软件要素等。
(7)标准规范
国家发改委编制并发布了《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系列规范》,包括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总体架构规范、基础信息与格式规范、端设备接口协议规范、平台接口协议规范、能耗监测端设备功能规范、平台验收规范以及相关行业数据采集指南等。
为了保证平台建设的统一性,可持续性发展,本系统的设计开发严格按照以上述相关标准规范做技术指导。
(8)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本系统逻辑架构设计中,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贯穿系统建设各个层次。安全防护体系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及系统安全、应用及数据安全和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通过建设从物理层到应用层的整体安全防御体系,保障系统稳定、可靠、安全地运行。系统按照信息系统保护等级二级进行设计。
1、实现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耗情况的实时监测。
2、为节能主管部门行政管理以及社会节能公共服务提供资源共享、产品交流、技术推广的应用平台。
3、推进节能行政管理工作的创新,提高节能主管部门行政工作效率,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耗监管。
4、促进用能单位的能源信息化水平提升,为用能单位能源管理提供了信息化手段和工具,有助于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耗和增效。